建立党校:我们党一大政治优势
日期:2022-04-06  作者: 来源:  浏览量:767

党校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办好党校培养党员干部人才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政治优势,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重视党校。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推动党校事业发展并积累了丰富的成功办校经验。梳理和总结党办党校的发展历程及其经验,对于推动党校事业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迈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办党校是紧密结合革命形势发展和需要而推进的。

党在诞生后和大革命时期,就认识到成立党校的重要性。1924年5月,中央指出:“党内教育的问题非常重要,而且要急于设立党校养成指导人才。”按照要求,各地党组织进行了探索。在党领导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取得胜利后,安源党员人数猛增到200人左右,约占全国党员总数的五分之一。鉴于这种情况,1924年10月,安源党组织决定创办党校,对党员开展教育。1925年,在李大钊关心下由罗亦农等筹办的北京党校开班授课,中共上海区委也积极筹办党校。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1927年党的五大提出中央准备办党校的意见,决定在中央工作机构中设“中共中央党校委员会”,负责指导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干部人才培养,由瞿秋白任书记。后因形势恶化未能实施。

大革命失败以后,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为适应革命战争形势的发展和根据地党员队伍建设的需要,中共中央和苏区中央局把开办党校、培训干部的任务提到议事日程上来。1933年3月13日,为纪念马克思逝世50周年,苏区中央局决定创办党校,定名为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标志着中共中央党校正式成立。办校的宗旨:一是培养无限忠诚于党、忠诚于工农大众的干部;二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总结革命经验,提高思想政治水平;三是锻炼思想意识,洗掉旧社会带来的脏东西。学校多是请领导同志担任兼职教员,如刘少奇、陈云讲“职工运动史”、李维汉讲“党的建设”等。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的创办,为党培养了大批干部人才。

1935年11月,中央长征到达陕北瓦窑堡后恢复党校办学,定名为中共中央党校。毛泽东高度重视党校工作,亲自兼任过中央党校校长,还题写了“实事求是、不尚空谈”的校训。在延安整风过程中,毛泽东在中央党校大礼堂先后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等重要报告。他明确指出,对于在职干部的教育和干部学校的教育,应确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的方针。可以说,中央党校作为延安整风的重镇,既充分经受了整风的洗礼,也成为全党整风进行思想锻造的大熔炉。通过整风,中央党校确立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针。在中央党校这个大熔炉中,通过“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用思想教育解决思想问题,通过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明确前进方向,全党实现了在毛泽东思想旗帜下的团结统一。

在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7月中央作出《关于创办高级党校(马列学院)的决定》,决定由中央直接创办高级党校定名为马列学院,由刘少奇担任院长。刘少奇指出:“我们要提高党的干部的理论水平,使各方面比较负责的干部具有或多少具有马列主义的理论修养,一定要做到这一点。这就是我们办马列学院的目的。”学院的学制为一年半、三个学期。第一学期学习中外史地的普通常识,第二学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第三学期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共党史。由一批知名学者授课,如郭大力讲《资本论》,杨献珍、艾思奇讲哲学,张如心讲党史,范文澜讲中国通史,吕叔湘讲语法修辞,何其芳讲语文。随着革命即将胜利,中央指示在北京选择新的办学校址,最终选择在颐和园旁也就是今天中央党校所在地。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各项事业迎来了新发展的光明前景,党校事业发展也揭开了新篇章。

1952年10月,中共中央在《关于加强党校工作的决定(草案)》中提出了建设“具有相当规模的党校,应迅速走向正规”的目标。1953年9月至10月,中央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也强调指出:“党校的工作必须大大加强,并应逐步走向正规化。”党校教育正规化就此提上了议事日程。

首先,确立教学方针。1953年5月,马列学院将《关于马列学院的教学任务、教学方针、组织机构、组织领导及党务工作的报告》报送中央,提出学院的教学方针是“学习理论,提高认识,联系实际,改造思想”,得到中央批准。1955年8月,马列学院改为“中共中央直属高级党校”(简称中央高级党校)后,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认为民主党派、知识分子也提“改造思想”,中共领导干部提“增强党性”比“改造思想”更合适。1956年4月,根据中央指示,中央高级党校发出《关于中央正式规定党校教学方针的通知》,将“学习理论,提高认识,联系实际,改造思想”改为“学习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认识,增强党性”。

其次,建立分层分类轮训体系。1954年12月,党中央制定《关于轮训全党高、中级干部和调整党校的计划》,其中规定:马列学院主要任务是轮训地委正副书记,专员和相当于这一级以上的高级干部,中级党校的任务,是轮训地委委员、县委正副书记、县长以及相当于这一级的干部,初级党校的任务是轮训县委委员、区委正副书记、区长以及相当于这一级的干部。根据中央要求,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先后建立党校,形成了高级、中级、初级三级党校体系,我国党校体系和干部轮训制度初步确立。

此外,党校还加强并完善教研室、教材建设,在开设班次、学制、课程内容和考试考核等方面逐步走向规范统一。马列学院更名为中央高级党校后,教育教学逐渐从以培养理论干部为主转变为以轮训干部为主。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党校工作,朝着规范化、制度化方向不断迈进。

1977年3月,中央党校复校。同年10月,中央发出《关于办好各级党校的决定》,要求各级办党校的同志“不但要把党校办成捍卫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一个坚强阵地,而且要把党校办成一个发扬光大我们党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的模范”。学习方法坚持阅读原著为主、自学为主,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中共党史、党的建设(后被称为“老五门”)作为党校教学和科研的主要内容。1978年5月,中央党校《理论动态》首先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成为党和国家实现历史性伟大转折的思想先导。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更好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1983年4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实现党校教育正规化的决定》,再次提出“党校教育正规化”问题,指出各级党校的基本任务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理论,党的方针、政策和必要的现代科学知识、业务知识武装党的干部,为党培训具有共产主义思想觉悟、党性强、作风好,又有现代化建设知识的领导骨干。”

在走向正规化的过程中,面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对党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1990年9月,中共中央下发的《关于加强党校工作的通知》指出:“各级党校要努力办成轮训和培训党员领导干部,培养党的理论队伍,学习、研究、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重要阵地,成为干部增强党性锻炼的熔炉。”由此开始确定中央党校“三个阵地、一个熔炉”的工作定位。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央党校逐步突破“老五门”的教学框架。在1994年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时任中央党校校长的胡锦涛同志要求紧紧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心内容,努力探索新的教学体系。中央党校适时提出“以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心安排教学,把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著作结合起来;把学习理论与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结合起来;把学习理论与学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备知识结合起来;把学习理论与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增强党性、改造世界观结合起来”的教学体系,即“一个中心,四个结合”,以专题形式组织教学。经过几年实践,2000年6月,党中央在下发的《关于面向二十一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中,把这一布局提升明确为“一个中心,四个方面”,即“围绕学习邓小平理论这个中心,建设好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充分适应世界大转折和中国新发展要求的,主要包含‘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和‘党性修养’这几个方面内容的教育课程”。据此,中央党校形成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即“三基本”)和当代世界经济、当代世界科技、当代世界法制、当代世界军事和国防、当代世界思潮(即“五当代”)课程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校事业发展也站在新的起点上。新时代的党校工作,呈现出新特点。

第一,原则鲜明。新时代党校工作,根本的原则是“党校姓党”。习近平同志在兼任中央党校校长时明确提出了“党校姓党”。2012年7月,在全国党校校长会议上,他强调指出,坚持把党校姓党作为党校的灵魂,贯穿于教学、科研、行政、后勤各个方面工作之中,融入到党校教员和管理人员的思想与行动之中。在2015年12月召开的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阐释了党校姓党的深刻内涵,即“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归根到底一句话,就是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校姓党”是由党校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决定的,必须全面贯穿党校工作始终。

第二,定位更新。2018年,中央党校和国家行政学院合并,组建新的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全国地方党校(行政学院)也都完成了合并重组工作。2019年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明确指出:党校(行政学院)是党领导的培养党的领导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是培训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党和国家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重要智库。

第三,高度重视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校姓党,决定了党校工作的重心必须是抓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领导干部到党校学习,主要任务是学习党的理论、接受党性教育。进行党的理论教育是党校工作的优良传统和中心任务。理论学习,重中之重就是要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懂弄通做实。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的课程体系从“三基本”发展为“四基本”(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问题)。党性教育是修养党性、锻炼党性、坚守党性的根本途径,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每个党员都要自觉接受党性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各级党校要把党性教育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党校党性教育单元要加大力度、增加分量,安排足够时间,形成党性教育课程体系,改进党性教育方式方法,提高党性教育实效。党中央颁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各级党校每个主体班次都要设置专门的“党性教育单元”,确保党性教育课不低于总课时的20%。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并组织编写了《中国共产党党性教育教学大纲》(试用)。

与此同时,党校班次和课程设置也与时俱进地进行了调整。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设置了进修班、培训班、专题研讨班、理论研修班、师资培训班等几类班次。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设置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研究专题课程体系,并组织编写了《中国共产党历史教学大纲》(试用)。

回顾历史是为了总结经验、把握规律,更好走向未来。《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明确了党校(行政学院)工作遵循的五大原则:坚持党校姓党、坚持实事求是、坚持质量立校、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从严治校,这无疑也是办好党校经验的总结。结合以上回顾和梳理,以下几点需要加以强调和重申。

第一,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校姓党原则。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百年来在不同历史时期,党都高度重视党校事业发展。党为办好党校而作出指示和决定、制定计划和条例、出台方针和意见,无一不印证着“党校因党而立、因党而兴、因党而强”的道理。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党校事业的兴旺发达;党校事业要兴旺发达,必须坚持党校姓党的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校因党而立,党校姓党是天经地义的要求。党校姓党,是党校工作的根本原则,也是做好党校工作的根本遵循。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归根到底取决于能不能坚持好党校姓党、能不能把党校姓党贯穿党校工作始终。我担任中央党校校长期间,反复强调党校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核心就是这一条。道理很简单,如果党校不姓党了,那党校就没有必要存在了。”

第二,必须抓好理论武装和党性教育工作。百年党的历史发展证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党校教育教学工作必须把马克思主义讲透彻。但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理论每创新一步,理论武装工作就跟进一步。从延安时期以来,党校教育教学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来武装全党,保证了全党思想、意志和行动的高度统一,保证了奋斗目标的顺利完成。在中央党校2012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党校校长的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领导干部进党校,最重要的是学习党的基本理论,提高理论素养。这是党校姓党的重要体现,也是党校同普通高等学校的主要区别。”这一重要论述,是对党办党校传统的坚持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性教育在党校教学布局中单列出来,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党校工作开拓创新的内在要求。

第三,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围绕中心才能找准方向,服务大局才能体现价值。百年来党校事业的发展总是伴随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步伐,服务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大局并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党团结带领人民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党校要及时宣传好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及时阐释好新时代党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经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政治建设、全面依法治国、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外交工作等方面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更大成就。

来源:学习时报